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5:00    次浏览
↗点击上方“公众号”关注我们“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书”系列随笔 聂震宁/文Ⅱ.五花八门的读书目的为什么读书?答案肯定是不胜穷举的。我们可以随时举出十几种乃至几十种读书的原因,例如:为了爱而读书,为了恨而读书,为了书名而读书,为了作者而读书,为了出版社而读书,为了自我求证而读书,为了自我反驳而读书,为了健康而读书,为了美德而读书,为了享乐而读书,为了孤独而读书,为了逃避而读书,为了不逃避而读书,为了恶习而读书,为了习惯而读书,为了改变时间而读书,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,为了从麻木不仁中清醒过来而读书,为了知道阅读并不能改善什么而读书,为了已经读过而读书……既然有一种经典说法即“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”,那么,也就可以说读书与生活一样,原因和目的无所不在,无所不是。归类起来说,精英人士有精英阅读的目的,专业人士有专业阅读的目的,学生有学业进步的目的,普通人有各有所好的目的,甚至,各个年龄段有人生各个阶段阅读的目的,白领青年的阅读可能是为了时尚,白发老人的阅读可能为了养生,初为人父母者可能会从幼儿书籍读起,帮助儿女中考高考的爹娘阅读可能或多或少要与考试有关,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中国古人对于读书目的不乏精彩表述。汉代刘向说:“书犹药也,善读之可以治愚!”这是把人的成长与书紧密联系在一起。唐代杜甫的诗句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这是为了把文章写好而读书。宋代真宗皇帝赵恒在《励学篇》说“安居不用架高楼,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照这说法,读书可以解决无房户安居困难,而且读了书不仅解决无房的忧虑,还会得到好的地段、好的楼层,当然要赶快读书。宋真宗又说:“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,说的是为了解决男女婚娶,而且为了娶得高颜值的女孩、嫁得高大上的老公,埋头读书吧——不过,就怕读完书抬起头来一看,高颜值、高大上的都不见了。宋真宗的《励学篇》说的都是大实话,尽管境界不高,可是居然传诵了一千多年。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文官制度比较完善的朝代,科举取士的比例比唐代、元代、明代、清代都大得多,宋代还是古代学术达到鼎盛的时期,宋朝赞颂读书、鼓励读书的诗歌名言也是历朝历代最多的。宋代的汪洙做过一首《神童诗》,流传也足够久远:“天子重英豪,文章教尔曹。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”后面两句明显态度武断,有点儿不讲理,但是这两句诗就是被人们牢牢记住了,看来事实上确实“读书高”。而古代纯粹的大文人谈读书则比较理性。宋代欧阳修说:“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。”宋代黄庭坚说得比较深刻:“三日不读书,便觉言语乏味,面目可憎。”据说,又传黄庭坚原话是:“一日不读书,尘生其中;两日不读书,言语乏味;三日不读书,面目可憎。”宋代陆游做了将近200首关于读书的诗歌。陆游是一位入世很深的诗人,他的读书观主题基本上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从“五世业儒书有种”、“诗书守素业,蝉联二百年”、“莫笑书生一卷书,唐虞事业正关渠”这些名句,看得出诗人读书的宏伟抱负。综览古往今来的阅读生活,可谓五彩斑斓,其目的与缘由自然也是五花八门。然而,归纳起来,似乎可以归为四种,即读以致知、读以致用、读以修为和读以致乐。■作者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- END -中国经济社会论坛长按二维码进行识别关注★如果喜欢本篇图文,欢迎分享到朋友圈★封面图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