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DB电竞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|专家强调 制造业是供给侧改革的源头和实验室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5:00    次浏览

中国经济网10月17日讯(记者杨国民)10月16日,在江苏海安,由南通日报社、海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新华网·江苏、海迅集团举办的的《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高峰论坛》上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,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孔泾源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、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,中国品牌第一人、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、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,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等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,围绕“供给侧改革、工匠精神、产融结合、多维整合”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。近年来,中国经济低位徘徊,世界经济疲软症状继续向中国传导。一方面,中国经济从短缺走向过剩;同时,伴随中产阶级崛起,需求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式微。由于过度刺激需求和加大投资,产能过剩和供需不匹配等问题随之出现。与会专家提出,在世界近现代发展史上,纵观各个大国的崛起,不难发现,制造业不仅是立国之本,更是兴国之器。历数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以扎实强大的制造业为支撑,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造血系统,事关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。在当前世界制造业格局中,中国尚处于第三位,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位于第一,包括欧盟、日本在内的高端制造身处第二梯队,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中低端制造处于第三梯队,中国制造业仍有很大的进阶空间。与会专家强调,中国经济要想啃下“经济下行”这块硬骨头,关键还要看制造业。但受市场变化、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,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:产业层次低、初级产品多、资源消耗大、环境污染重、创新能力弱、转型升级慢……在此背景下,力图破解发展瓶颈,提高质量效益,实现转型升级的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。与会专家认为,制造业是供给侧改革的源头和实验室。中国不是需求不足,而是供需错配,即供给的不是消费者想要的;经济发展速度快,规模大,质量却不高;短期需求能够满足,中长期供给能力却不够。中国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正在消失,中国制造业别无选择,必须加快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,尽快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智能制造、品效兼优的制造业强国的转变。供给侧改革即从劳动力、土地、资本、技术、能源等要素入手,推动经济结构调整,减少无效低端供给,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,实现“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”的目标,进而实现从“速度发展”到“质量发展”的整体转变。在供给侧改革的要素中科技供给是重点,制度供给是核心。这其中技术供给是基础,也是重中之重。制造业是技术供给的源泉和技术改革的实验室。春江水暖鸭先知。很多制造业企业已经率先开展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探索,海迅集团便是其中一例。海迅集团是一家涉足电梯部件、铁路器材、金融服务、农业服务和生态能源的制造业典型代表企业。关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成立于1986年的海迅集团给出的答案是:秉持初心,用工匠精神持续创新制造工艺、提高制造标准;运用互联网工具提高制造效率、刺激创新;借助金融的力量撬动转型升级;顺势而为,整合产业和金融资源,以资本为纽带,构建企业孵化平台。